当前位置: 液体金属 >> 液体金属市场 >> 中国石油报整版推出独山子石化坚持科技自立
4月14日
新华网客户端
中国石油报整版
中国科技网
刊发独山子石化公司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专题报道
《中国“智”造用心造》
讲述独山子石化如何攻坚克难
在生产技术上不断进行创新和突破中国“智”造用心造
●记者李志强通讯员成梦
春日的天山北麓万物复苏位于准噶尔盆地的独山子石化公司装置轰鸣科技自立自强正在为公司进入全国炼化企业第一方阵前列提供源源不竭的能量独山子石化公司主动化解地处边疆、远离高效市场的劣势,坚持市场、效益导向,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开发新产品,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产品创效能力。
今年年初以来独山子石化实现6小时转产茂金属聚乙烯成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丁苯橡胶装置线首次试用“三步法”生产道路改性料TH突破了国外工艺包技术近几年,独山子石化公司化工第二控制中心聚烯烃一部操作区域内,经常人头攒动,灯火通明,一派火热景象。聚烯烃一部辖区有高密度、全密度聚乙烯和聚丙烯、己烯-1四套装置,这里被称为“独石化赢利的主阵地”。为适应市场需求,聚烯烃一部年转产接近次。2月28日,在刚刚成功完成一次史无前例的茂金属转产后,几位技术人员便开始进行技术总结。“要注重催化剂注入引发条件。”“保持高料位冲刷优化操作。”集团公司技能专家张全军一边跟大家讨论,一边看着电脑屏幕,时不时拿笔做着记录。作为“张全军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工作30多年来,他多次放弃“坐办公室”的机会,始终在生产一线倒班。他说:“工作在一线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装置和生产运行情况,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研究。”茂金属产品的生产工艺被称为化工行业的“殿堂级技术”。这是因为在茂金属聚乙烯的生产过程中,对催化剂性能的熟悉和掌握非常重要,技术要求非常高,这也是最难控制的工艺过程。年,独山子石化公司在国内首先试产成功茂金属产品,打破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技术垄断,但是与进口的埃克森美孚产品在价格上依然存在一定差距。要想完全替代进口,缩短转产时间和减少过渡料是必不可少的降本途径,这就需要在技术上进行创新和突破。年,独山子石化运行部发挥工作室的作用,大胆提出“不同茂金属催化剂体系产品HPRHA到EZPHA的半连续转产”思路,尝试触摸茂金属聚乙烯生产技术的“天花板”。经过两个月的精心准备,前后7版技术方案经过反复推敲、研讨,最终形成了由运行部完全主导的全新转产方案。首次提出采用新方式下停止催化剂注入,代替传统的水解失活操作模式。在转产前的技术对接会上,这个方案得到了国外专利商的充分肯定。经过两年的不断尝试和技术完善
年2月28日
全密度聚乙烯装置
注入催化剂开工
3月11日
国际上从未有人尝试过的
全新生产方案成功实施
整个转产过程用时6小时
比原计划缩短62小时
可以多加工2吨乙烯
节省费用约万元
关键核心技术
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独山子石化广大科研工作者、技术人员
咬着牙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
成功的背后
是无数次的失败
无数次的跌倒重来
独山子石化橡胶部是新材料生产的主要阵地,目前可生产公司自主研发的鞋底专用料、低顺胶、黏合剂、环保胶等9个牌号,其中环保胶在国内拥有超过52%的市场份额。橡胶部副经理杨昌辉和他的团队经过长期研究摸索,在全球成功首创了“三步法”生产SBS技术,独山子石化也是目前唯一掌握这项技术的企业。与采用传统的偶联法相比,采用“三步法”生产TH,可节约近10%的生产成本。3月末,独山子石化丁苯橡胶装置线首次试用“三步法”生产道路改性料TH取得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工艺包限制。在低融聚苯乙烯GPPS最高端的NT生产研发过程中,杨昌辉团队耗时10年,根据老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75项改进措施,并在新装置中取得显著成效,产品质量得到客户充分肯定。稀土橡胶工业化的背后,先后经历了因塑化产品不合格、错失市场、催化剂成本过高等问题导致的多次失败。独山子石化上下一心,潜心钻研,研究院宋玉萍博士带头攻克技术难关。年3月26日,工业化连续生产终于取得成功,这是这个领域在国内首次实现技术自主化并达到国际水平。用这种稀土橡胶制作的轮胎,使用寿命更长,还能让车子更省油。DGDZ、HDXA等6个牌号荣获炼化公司新产品开发推广奖;聚乙烯TUBRCB、UHXPB相继通过PE等级认证;官能化SSBRF、稀土顺丁橡胶BRN和BR实现工业化生产,轮胎工业用关键核心基础材料成功实现国产化。独山子石化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切实推进了新能源新材料新业务的发展进程,不断用心打造炼化技术领域的中国“智”造。合作伙伴说
▼▼▼
寰球北京分公司塔里木乙烷制乙烯项目设计经理曹媛维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的乙烯技术是伴随着我国乙烯事业的发展而成长和发展的,是国内最早拥有乙烯成套工艺技术的工程公司,在乙烯技术方面具有丰富的工艺和工程设计经验。
经过多年的持续优化升级,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已经形成包括常规炼厂混合原料蒸汽裂解、煤基石脑油蒸汽裂解、乙烷蒸汽裂解制乙烯的全系列、全范围大型乙烯技术。
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多项先进技术在独山子石化的建设中得到成功应用。年的百万吨乙烯装置、年的加工轻烃炼油及乙烯优化调整项目、年产量60万吨的塔里木乙烷制乙烯项目……项目的成功投产,助力独山子石化成为全国瞩目的炼化企业,也让寰球公司成为行业领先的乙烯技术专利提供商。
下一步,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将着力攻关乙烯原料的多元化和裂解炉大型化的技术,抓住节能、低碳的开发主线开展工作。科技人员将继续发扬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精神,为祖国乙烯事业贡献力量。
美国Univation公司中方代表王大鹏Univation技术公司是全球领先的聚乙烯技术转让商。在全密度聚乙烯生产领域,我们与独石化开展密切合作,相继开发出双峰聚乙烯管材专用料UHXP和茂金属薄膜系列产品,这也让独山子石化成为国内唯一掌握钛系、铬系、BMC双峰、茂金属催化剂生产技术的公司。
前不久,双峰管材产品——UHXPB成功通过PE管材认证,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高度认可。
独山子石化聚力合成树脂、合成橡胶领域研究,牵头制定多项国家标准,持续改进产品质量,提供技术服务,满足不同客户个性化、品质化需求。历经86年发展,独山子石化成为聚烯烃管材料、茂金属聚乙烯膜、溶聚丁苯橡胶系列产品的知名供应商,多款产品国内首创、通过国际认证,在国内市场普遍应用。我们愿与独山子石化加强沟通交流,保持长期密切合作关系,共同研发更多具有广阔市场空间的产品。
寰球新疆分公司副经理刘庆华多年来,寰球新疆分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先后完成独山子石化炼油芳烃装置达产、加氢裂化装置改造建设、汽煤柴油质量提升、稀土顺丁橡胶生产线改造、溶聚丁苯橡胶装置扩能改造等项目。年产量5万吨的稀土顺丁橡胶工艺包项目,顺利通过中国石油科技部组织的验收,是寰球新疆分公司与独山子石化合作的典范。
独山子石化派人常驻寰球新疆分公司,开展深度交流合作,成功开发并完善了溶聚丁苯橡胶工艺技术。寰球新疆分公司编制完成具有中国石油自主知识产权的溶聚丁苯橡胶工艺包,在新建溶聚丁苯橡胶装置中得到成功应用,装置建成后一次开车成功,并保持生产稳定。
双方还在官能化溶聚丁苯、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LCBR、SBS等方面继续深度合作,即将形成中国石油自主的官能化溶聚丁苯、LCBR、SBS工艺技术包。有独山子石化公司的参与,工艺包更加贴近生产实际,装置的运行可靠性、稳定性、自动化程度都有很大提升。
独山子石化的技术利器
▼▼▼
聚乙烯管材专用料
独山子石化公司聚乙烯管材专用料研发在国内处于优势领先地位。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PE级管件专用料TUBNM(B)填补了国内空白,形成专利保护,被集团公司认定为自主创新重要产品,进一步健全了聚乙烯压力管道原料供应链。与工艺专利商合作,全球首次使用双峰催化剂在冷凝态操作条件下完成PE-RT管材料的工业化试生产,PE-RT(I型、II型)产品顺利通过分级检测,初步实现规模推广应用。燃气管专用料成为国内唯一同时列入PE+协会和G5+协会名录的产品,配套完成橙色助剂、示踪剂配方研究,形成高端燃气管专用料在防伪溯源方面的技术储备。茂金属聚乙烯薄膜专用料
茂金属聚乙烯薄膜专用料在国内率先实现规模、稳定生产供应。研发生产的易加工型和高强度型两个类别5种牌号的茂金属聚乙烯薄膜专用料产品,突破长周期运行和晶点控制等生产技术瓶颈,配套开展完成了不同应用领域的薄膜掺混配方研究,产品性能及质量稳定性获得下游客户普遍认可,对埃克森美孚等进口产品长期市场垄断地位形成有力冲击。溶聚丁苯橡胶系列产品
溶聚丁苯橡胶系列新产品实现稳定应用,市场占有率超过40%。成功开发了S、S、TH、S、S、等系列化环保型高性能溶聚丁苯橡胶新产品,并会同寰球工程共同编制形成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10万吨/年溶聚丁苯橡胶生产工艺包。配套开展了混炼技术、轮胎配方研究工作,实现了国产SSBR在下游轮胎制造领域应用的规模突破,S、S等产品在山东金宇、赛轮,杭州中策等大型轮胎公司实现稳定应用,S、S、等新产品推广应用有序开展。科技带头人说
▼▼▼
对标一流创新蓝图绘到底
秦军独山子石化公司科技信息处处长独山子石化公司地处边疆、远离高效市场。公司充分认识所处的劣势,大力实施创新战略,一张蓝图绘到底。通过开展科技创新、加强科技人才培养等工作,不断完善产品开发体系,取得较好成绩。42个牌号达到国家或欧盟绿色产品标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稀土顺丁橡胶、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实现工业化生产,轮胎核心材料国产化。年,27个产品入列炼化“22+N”品牌工程,6个新产品荣获开发推广奖。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将新产品开发作为突破点以后,独山子石化公司将对标世界一流,围绕科技创新战略实施,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在技术、管理、文化等方面加快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步伐,继续加强技术消化和生产管控能力,突出高新技术、高端产品、新兴材料开发,快速突破瓶颈制约,持续推动产品质量改进、推广等工作,抢占竞争制高点;加强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方面的优势,完成聚丙烯高端系列产品开发,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加快业务转型升级,深入研究“分子炼油”技术,不断增强“宜油则油、宜烯则烯”的油化转换能力;完成新能源新材料业务专项规划编制,确保碳捕集回收、氢能利用等项目顺利推进。
走进一线▼▼▼
老装置重焕新生机
“坚持为梦想而努力,就一定有收获。”看着投用20余年的装置创下历史最高负荷纪录时,独山子石化公司顺丁橡胶装置的员工们激动地感慨道。
顺丁橡胶装置于年投用,经过改造后,聚合单线满负荷为每小时2.5吨。车间算了笔账:如果单线负荷提升到每小时2.6吨,两条线每年可增效万元;提高到每小时2.7吨,年增效就是万元……
年,车间把“2.8吨”作为奋斗目标。二十几岁的“老装置”与国内同类的“年轻”装置比起来,反应器小、产量低、能耗高……这要怎么解决?
技术人员把能想到的可以优化流程的措施尝试个遍,收获微乎其微。既然工艺流程优化空间不大,那就在优化操作上下功夫,技术人员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操作流程上。
顺丁橡胶装置反应器反应时会产生挂胶,数量多了会影响装置长周期运行,而装置负荷越高,产生的挂胶就越多。提高负荷既要做到增加效益,又要保证装置不停工。为解决这一难题,技术员杜洋查遍了所有能搜集到的技术资料,终于在反复研究对比丁苯橡胶装置分子筛后找到了解决办法。分子筛项目投用后,原料丁二烯和溶剂油杂质减少,聚合釜挂胶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沈久泉摄年2月末,顺丁橡胶装置聚合单线每小时负荷由2.5吨提升至2.6吨,几天后又提升至2.7吨,单月增效50万元。尝到甜头后,车间决定冲击更高目标。
新的目标,就要尝试新的办法。技术团队瞄准液体抗氧剂,在冲油上大做文章。4个月的试运行后,在8月下旬,单线负荷一举提升至每小时2.8吨,增效目标再次向前跨进一步,老装置又一次焕发了新生机。
商务合作|
编辑|杨琴梅
校对|张莉崔山平
编审|吴长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