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液体金属 >> 液体金属发展 >> 储能热管理乘储能东风,展液冷宏图
来源
中金点睛
双碳政策及电池成本下行将驱动电化学储能市场迎来高增长,而电池热管理是实现储能电站高安全和长寿命关键一环。目前主流的储能热管理方式有风冷和液冷,我们认为液冷方案在保证储能系统安全、散热效率以及电站全生命周期经济性等方面综合优势显著。未来储能电站的大容量、高安全、长寿命要求将倒逼行业采用液冷方案,宁德、阳光电源、比亚迪等头部储能企业已率先切换,龙头示范效应将驱动液冷渗透加速。
摘要
电化学储能发展带动热管理需求高增。电化学储能因其建设周期短、灵活性好、成本较低等优势,有望成为储能发展的主流路径、支撑能源结构转型,未来成长空间广阔。而电化学储能系统运行产热较大,若不及时散热,将影响电池性能和寿命,甚至引发安全事故,需引入热管理技术维持储能系统运行温度稳定,我们预计全球年储能热管理市场规模将达到亿元。
更安全+更经济,液冷技术大势所趋。当前主流的储能热管理技术为风冷和液冷,目前以风冷为主、初期投资成本低。随着储能系统对电池安全性和循环寿命要求提升,热管理技术逐步向液冷转向;与风冷相比,液冷通过冷却液对流换热,散热更高效均匀,电池循环寿命更长、安全性更高,同时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储能系统能量密度,相应的,我们从全生命周期测算液冷系统IRR相对风冷提升2ppt。我们认为安全性+经济性将双轮驱动液冷技术渗透率快速提升,相应的头部储能系统、电池厂商加码液冷技术布局,我们预计年全球储能液冷市场规模有望达亿元,-年CAGR98%。
液冷技术中温控主机和液冷板为核心环节。储能液冷系统主要由液冷板、液冷主机、管路等部件组成,其中温控主机和液冷板为价值量较大的两个环节,在热管理系统成本占比分别为57%和16%。储能液冷技术发展将带动温控主机和液冷板另一应用领域需求增长。我们测算年全球储能液冷主机/液冷板市场规模将达到74/24亿元,对应-年CAGR均为98%。
风险
储能政策推进不及预期,液冷方案渗透率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正文
电化学储能成长可期,热管理不可或缺
碳中和政策及电池成本下行将驱动电化学储能市场迎来高增长,而电池热管理是实现储能电站高安全和长寿命关键一环,目前主流的热管理方式分为风冷和液冷。
电化学储能:能源转型下的超级赛道
发展储能是能源结构转型过程中的必由之路。伴随全球能源结构中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增加,给社会用电需求以及电网稳定性、可靠性带来挑战,而储能技术的应用可:1)发电侧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稳定性,减少弃风弃光,助力电力系统由火电向新能源为主体转型。2)电网侧可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调频调峰,保障高比例新能源的电网的安全可靠性。3)用户侧可用于峰谷套利及作为备用电源。因此推进储能建设是能源供给端实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
抽水蓄能地理条件约束大、建设周期长,电化学储能迎发展机遇。趋势上看,抽水蓄能选址空间有限且较依赖地势差、投资回报周期长,电化学储能较抽蓄在地理布置条件上有本质优势,应用场景灵活多样。根据CNESA,截止21Q3,全球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为.2GW,同比增长3.8%。从装机存量上看,抽水蓄能全球累计装机占比89.3%,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16.4GW,为第二大技术路线。从装机增速上看,电化学储能填补了抽水蓄能下降的全部市场份额,同比快速增长50%。
图表1:全球储能市场累计装机结构
资料来源:CNESA,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中国储能市场累计装机结构
资料来源:CNESA,中金公司研究部
我们预计全球电化学储能年出货有望超GWh。电化学储能高速增长的背后,虽然有产业发展初期基数小、增速易于爬坡的客观原因,更有行业发展的必然条件予以支撑,包括储能系统成本快速下降、密集出台的国家及地方激励政策、规模化项目的实施验证了储能在各应用场景的功能和价值、以及我国储能产业链布局完善培育了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多重因素。基于全球风光装机预测,结合各个地区储能市场的特点对配储率、配套时长、价格等进行合理假设,我们测算全球年电化学储能出货或将达到GWh以上。
图表3:我们预计全球年电化学储能出货有望达GWh以上
资料来源:BNEF,GWEC,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热管理:电化学储能系统的刚需
储能系统运行产热大,危及电池安全和寿命。锂电池寿命和使用温度息息相关,目前普遍认为锂电池最佳工作温度区间为10℃~35℃,过低的温度会导致电解液凝固、阻抗增加,过高的温度则隔膜易熔融。储能电池排列紧密,产热很大且散热不均,当集装箱内电池温差大于10℃时电池寿命将缩短15%以上。模组间温升差异造成内阻差加大,由于木桶效应,将导致全部电池寿命进一步缩短。
热管理是保证电池安全,延长寿命的重要一环。为了使电池系统达到最佳的性能和寿命,需要通过引入热管理系统改善电池组温度曲线。主要作用包括:1)电池温度的准确测量和监控。2)当电池模组温度超过限制时,能有效快速地散热和降温。3)低温条件下可有效预热提升电池温度,确保低温下的充电放电和安全性。4)保证电池组温度场的均匀分布,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导致电池过快衰减降低电池组整体寿命。
图表4:温度对电池寿命影响很大
资料来源:华为《智能组串式储能技术白皮书》,年3月,中金公司研究部
主流储能热管理方案有风冷和液冷两种
风冷是以低温空气为介质,利用自然风或风机与电芯产生热对流,进而降低电池温度。风冷结构简单,但是换热效率低下且无法实现精准控温,相比而言液冷方案采用水、乙醇、制冷剂等冷却液,通过液冷板上均匀分布的导流槽和电芯间接接触,靠近热源、换热效率高、能耗低,可以保证电池单体温度的一致性。我们预计未来随着高容量储能电池系统需求起量,更高效的液冷方案渗透率将快速提升。
图表5:风冷与液冷结构示意图
资料来源:朱信龙《集装箱储能系统热管理系统的现状及发展》,,中金公司研究部
更安全+更经济,液冷方案趋势确立
我们认为液冷方案在保证储能系统安全、散热效率以及电站全生命周期经济性等方面综合优势显著,未来储能电站的大容量、高安全、长寿命要求将倒逼行业采用液冷方案,宁德、阳光、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已率先切换,龙头示范效应将驱动液冷渗透加速。
当前储能热管理以风冷为主,需预留大面积风道
风冷方案形态为空调,压缩机价值量最大。发电侧或电网侧的储能系统装机容量大,往往达到MW级别,需要多层电池柜堆叠,和PCS设备、消防散热设备等一起置于集装箱内。对于集装箱式储能系统,目前的热管理方式以风冷为主。风冷与传统意义上的空调原理相同,通过消耗电能,利用压缩机将制冷剂在冷凝器中进行气液相转换,吹出冷风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制冷,安装方式有落地式、顶置式和壁挂式等。风冷空调核心零部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风扇电机、铜管等,其中冷凝器和蒸发器主要原材料为铜、不锈钢、铝等。从制造成本来看,压缩机成本占比最大达28%。
图表6:储能风冷空调机组及关键零部件
资料来源:申菱环境,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7:风冷空调成本构成(年)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中金公司研究部
分布式风冷效率更高,但仍需预留大面积风道。传统储能集装箱往往内配置1-2个集中式风冷空调,采用纵向风道进行散热,风道长度长达约6~12米,由于散热通道太长,无法保障每个电池包和电池簇的温度一致性,温升差异高达10℃以上。采用分布式空调代替集中式空调,每个电池簇可独立均匀散热,保证风道长度小于1米,可提升散热效率,但是分布式空调本身占用空间和自耗电也较大。
图表8:储能集装箱安装风冷散热系统需预留大面积风道
资料来源:中国储能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储能电柜功率小,风冷也可满足。与电网/发电侧储能系统的大型集装箱形态不同,家用或分布式储能系统多以电柜形式呈现,其中家用储能电柜功率范围为3kW~20kW不等。由于功率小,占地面积不足一平,仅需安装在通风处通过排风口散热即可。内置的BMS会对温度、短路、过放、过流、过压等进行监控,一旦出现热失控会直接进行断电保护,同时手机APP也会有过热提醒。户外用分布式储能系统功率较高,为50~kW不等,需要辅助顶置空调进行强制风冷散热。
图表9:能创科技家用储能电柜
资料来源:能创科技公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0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