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液体金属 >> 液体金属发展 >> 星战中起死回生的巴克塔箱,离我们有多远
受伤的卢克·天行者独自暴露在冰天雪地的霍斯星球上,低温与风雪破坏了他的身体机能。如果得不到救治,他将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被冻死的主角。还好在卢克昏迷前的最后一刻,汉·索罗终于出现并搭救了他。
得救的卢克被放在一个不起眼的水箱里,嘴里叼着一根呼吸管。他醒来时,眼神中带着一丝茫然,他下意识地轻轻挥动四肢,像极了母亲肚子里的胎儿。然后他从水箱里出来,伤势已经痊愈,如获新生。
这是《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中的一幕。作为星球大战中至关重要的医疗工具,巴克塔箱以这样的方式出场,似乎有些平淡了。这个不起眼的水箱里装满了能修复细胞的巴克塔液体,半透明的液体滋养着一种细菌培养基,这种细菌能找到受伤的组织,促进其再生,实现伤口快速愈合,甚至最严重的损伤也能治好,且不留什么疤痕。日本漫画《龙珠》里也借鉴了这种治疗模式。
这是幻想,但我们都希望它变成现实。
幻想往往比现实美好,特别在对抗伤病这个永恒的话题里。当我们第一次在荧幕里看见这个有起死回生之能的水箱时,心中必然都充满了期待。这种期待类似于我们对光剑、原力、机器人和太空旅行的期待,来自于它们的奇妙和触不可及。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社会与科技的进步,依赖的就是对幻想的期待与孜孜不倦的追求。虽然随着机器人、太空旅行、机械手等等这些原本只属于科幻的元素与现实生活无限接近,星球大战带给我们的期待感已经不再像最初那样强烈,但我们已经在幻想、期待、实现,最后司空见惯的过程中,变得比以前更好。
在将科幻与现实接轨这件事上,作为星球大战最有科研实力的粉丝,IBM能做的显然比普通粉丝更多。产生这个想法,主要是因为一个视频栏目《科学与星球大战》。这个栏目是卢卡斯影业与IBM合作制作的,借助IBM对技术的探索和理解展示科技如何在现实中实现星球大战系列中的“神秘”元素。
《科学与星球大战》里告诉我们,与巴克塔液体类似的医疗手段已成为现实。现在的医生已经可以使用人造皮肤保护受损部位,并使其重新生长。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如何利用某些皮肤细菌来加速治疗,可能某一天,我们也会造出像巴克塔箱一样的医疗工具。美国洛杉矶西达塞奈医疗中心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新的方法,可利用含有基因物质的微小气泡加速骨骼愈合。还有一些新的技术,可通过超低温来加速愈合。
从这些信息里,我们看到了未来医学的一个剪影。这很重要。
原力、机器人、飞行艇、太空旅行……这些都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生活的源头是生命,在让幻想变为现实的努力中,我们首先应该 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医学提供了更多创新性的研究方向和方法,利用最新的数字化与信息化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科学家们可以更快地研究出新的成果以提升医疗水平,医疗行业相关机构和企业也可以开发新的应用以改善医疗条件。
现在被广泛提到的精准医疗,就是将个人基因、环境与生活习惯等差异考虑在内进行疾病的预防与处置,通过基因组测序技术与生物信息和大数据技术交叉结合,将医疗深度精准到个人、疾病特征,提高预防与医疗的精准性。精准医疗的实现不但能够降低患病率与医治难度,更将让我们曾幻想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人医生”成为可能。
让人振奋的是,在医学领域科学家们已经有很多重要突破。
在利用脑植入来恢复脊髓损伤引起的运动自由受损上,科学家们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由RobertKirsch和BoluAjiboye领导的凯斯西储大学团队对一个四肢瘫痪者进行了一次实验,他们在瘫痪者的手臂和手掌肌肉安装了超过16个的精细电极,在大脑中放置了两个比邮票还小的硅制记录装置,上面有上百个头发大小的金属探针,来探测神经元发出的命令。在操作过程中,志愿者在弹簧扶手的帮助下缓慢地抬起了他的手臂,并可以实现手掌的张和握,他甚至可以把有吸管的杯子递到嘴边。
再者,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已十分广泛。其中,借助AI技术对医学影像进行分析,结合医学大数据进行交叉对比,将在医疗影像分析效率、精准性方面呈现出质的飞越。将医生从繁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大大节省了时间精力,提高医疗工作效率。同时,远程阅片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偏远地区医疗条件不足的问题。
Watson是IBM最具代表性的人工智能系统。针对医疗领域,它可以在10分钟内阅读和剖析20,,份医学文献、论文和病理,而一名研究人员一年只能阅读-份医学文献。借助大量的医疗数据,Watson可以在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子宫颈癌等高发癌症专业治疗领域,协助医生为病人提供个性化专业治疗建议,普惠大众。IBM中国实验室联合知医院,运用认知风险分析模型发现27个新的风险因素,将预测中风发生的准确率显著提高60%,帮助每年至少1,,人躲避中风的危害,同时也减少了过度治疗。
IBM正在开发“芯片上的医疗实验室”技术(“lab-on-a-chip”),它可以实现纳米级疾病跟踪,追踪体液里无法看到的信号。将其整合到便携式的手持设备中,人们能够便捷地通过一滴血、一滴泪、一滴汗分析生物指标,并迅速地将信息从家里传送到云端。这样便可以与睡眠监测仪和智能手表等其他物联网设备的数据进行整合,然后交由AI分析,返回结果。一旦实现,人们可以每周、甚至每天监测自己的健康,实现对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以上只是几个简单的例子,但足以让我们看见医学水平的进步,在众多新兴信息技术的帮助下,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突破性成果。正如《科学与星球大战》栏目主持人所说的那样,未来我们可能真的会造出像幻想中的巴克塔箱一样的医疗工具,让“起死回生”变得像治疗普通感冒一样简单。
用科技打通科幻与现实的壁垒,将看到更多可能。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从容面对一切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