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液体金属 >> 液体金属资源 >> 彭富春自然世界中的天与地富春之道
在三个世界(自然、社会和心灵)中,首先给予的是自然。什么是自然?它在此指的是自然界或者是大自然。但大自然包括了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大自然指与人类相区分的物质世界,亦即一般的无机界和有机界,但排除了人类在内。广义的大自然除了一般的有机界和无机界的物质世界之外,还包括了人类在内。但人类在此主要是其自然属性,而不是其社会属性。这就是说,人只是作为自然的人,而不是作为社会的人。作为这种特性的人只是一个特别的生物,而不是一个与动物相区分的存在者。这种广泛意义的大自然可以理解为天地及其间的万物。
天是什么?天的本意是人的头顶上方的苍穹,是无限的广阔和深远的空间。但天不仅只是天空或者虚空,而且也是天体。它包括了天空中的一切存在者,如日月星辰。那里太阳升起又落下;月亮运行,阴晴圆缺;群星灿烂,熠熠生辉。此外天还是天气。天空充满大气,它有形和无形的变化形成了风云、雨雪、闪电和雷鸣。当然天还指天道。它是天运行的道路和轨迹。它既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既可能是可见的,也可能是不可见的。地是什么?地的本意是土地,是陆地的表层。但它一般指不同于宇宙间其他天体的地球。作为如此意义的大地不仅指辽阔的平原,而且指雄伟的高山、奔腾的江河和无边的海洋。它既包括了地上,也包括了地下。但地下既指地下空间,也指地下存在者。大地的本性是生养,亦即养育植物、动物等一切生命。大地不是静止的,而是变化的。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沧海。植物生长又枯萎,动物出生又死亡。
天与地虽然有所分别,天是天,地是地,同时天在上,地在下,但它们又同属一体,交互作用。地球自转会交替地朝向和背离太阳。这导致了人在地球上看到太阳早晨时在东边升起,晚上时在西边落下。地球朝向太阳的一面便形成了白昼,背离太阳的一面便形成了黑夜。月亮围绕地球旋转,从新月到圆月再到无月的时间构成了一月。基于太阳照射地球的角度改变,即从赤道移到南北回归线,人们划分了春夏秋冬四季。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历时三百六十余天便成为了一年。天与地的共同活动不仅构成了时间的区分,而且也形成了空间的布局。这在于人所在的一切自然空间都是天地之间的空间。天与地虽然是共同存在和运动的,但它们并不是平等的,而是有差异的。比较而言,天是主导性的,地是顺应性的。不仅如此,而且地作为地球也是一个星球,是宇宙中无数的天体之一,属于天的一种。因此地与其他天体的命运密切相关,息息相应。在这样的意义上,人们也可以不再考虑天地之间的差异,而可将它们合称为天。天与地虽然一体,但它们存在“之间”。这个天地之间就是空间。在空间之中绝非虚无,无物存在,而是充满了万物。它不是有限的,而是无限的。人们对其有知道的,也有不知道的。尽管如此,但人们可以对于其间的万物亦即一切存在者进行区分。根据万物的本性和存在形态,人们一般可以将其分成矿物、植物和动物。矿物,如石头、泥块和水是无生命的存在者,能相对地保持着自身的同一性;植物,如草木是有生命的存在者,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和凋谢;动物,如飞禽走兽是有感觉的生命存在者,出生、生存、繁衍和死亡。矿物、植物和动物可以简单地分成无生命和有生命的存在者。前者会成住坏灭,后者会生老病死。此外人也可以看成一个特别的动物。他有动物般的躯体,既是为父母所生,也是为天地所赐。但与一般动物不同,人不仅是一个有感觉的生命的存在者,而且是一个有心灵的生命存在者。由此人成为了天地之心和万物之灵。这样一个天地万物的整体就是大自然。但自然不能只是狭隘地理解为一种人所活动的环境。现在人们将人所居住的地球划分为五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据此人们区分了五个环境,即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和生物环境。基于人与环境关系的现实,人们强调重视环境,保护环境。虽然这种保护环境与破坏环境活动的性质根本不同,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但它依然有其局限。为什么?这在于当人们称呼自然为环境的时候,他不是从自然出发的,而是从人出发的。所谓环境是指一个环绕的境地,亦即围绕人的周边的地方。这设定了人为中心,自然为边缘。由此人们可以支配并改造自然。这样一种环境观念虽然表面看来只是关涉自然,但实际上隐含了一种强大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主张。正是基于如此的环境意识,人们才会破坏环境。只是当环境被破坏和人类也相应地遭到巨大损失的时候,人们才开始惊醒,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要保护环境。只有保护好了环境,人才能保护自己。真正的或者彻底的环境保护意识必须建立在人们对于自然的正确的观念的基础之上。这就是说,人不仅要把自然看成是一个围绕人的周边的地方,亦即环境,而且要把它看成是一个包括了人类在内的存在系统,亦即生态。自然之所以是生态,是一个生的存在系统,是因为天地之大德曰生,也就是是自然的基本本性是生。自然或者天地万物是一个生命的整体,其中每一个存在者都自在且自为地存在着,并有其生成和毁灭的过程。
同时每一个存在者不是孤独的和没有相互关联的,而是共同存在的和彼此依赖的。植物生长在土地上,吸收它的营养而茁壮成长。动物栖息在山水与植物间,并依靠食草或者食肉而生存。人也生活在土地上,无法离开其上的动植物而生活。为了保存和延续自己的生命,他成为了一个植物的采集者和动物的狩猎者。与此同时,人会种植和养殖,让植物生长,让动物成长。动物在食草和食肉的同时,也会传播植物的种子和促使动物之间的平衡。此外植物的繁盛保持了水土的平衡,并提供给动物以食物。由此可见,生态系统中的每一种存在者自生自克,也相生相克。这就是说,它们之间既相互生成,也相互争夺。相生是指一种自然物能生成另一种自然物;相克则是指一种自然物能克制另一种自然物。中国古典思想将自然区分为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它们之间存在一个相生相克的关系。金木水火土最初指自然的五种存在物。金指金属,木指植物,水指液体,火指热能,土指土地。但后来它不仅指五种物质实体,而且指五种与这物质实体相应的特性。金是分割,木是直伸,水是流下,火是向上,土是种植。它们之间的相生关系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它们之间的相克关系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自然作为生态是一个相生相克的无限循环系统,其核心正是共生。
本文作者系武汉大学哲学教授,著有系列学术专著“国学五书”(《论国学》、《论老子》、《论孔子》、《论慧能》、《论儒道禅》,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与发行)。本文选自《论大道》,标题为编者所加。